超7亿人感染幽门螺杆菌(Hp)!如何避免家庭聚集传播?
Hp感染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,其最普遍的传播方式就是经口传播、亲密接触传播,进食被污染的食物和水也有感染的可能。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多为共餐制,大家都是通吃一碗菜,以及普遍很少使用公筷,所以目前我国的Hp感染率为40%~90%,平均约为59%,大约有7亿人感染。该菌一旦感染不能自我清除,如不治疗,将终身携带。
为避免家庭内出现幽门螺杆菌(Hp)交叉感染,需注意这些细节:(1)使用分餐、公筷,Hp检测阳性者,主动践行分餐制,不共用碗筷,如外出就餐,最好自备餐具,尽可能地降低幽门螺杆菌传播几率。一定要分餐,并用公筷、公勺,不要相互夹菜,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20分钟;(2)不要“口对口”喂饭,儿童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,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,要杜绝用嘴喂孩子,另外,与Hp检测阳性者接触后,要勤洗手,尤其是在进食之前一定要正确洗手,避免细菌感染;(3)注意饮食卫生,蔬菜、瓜果要洗净或削皮,不吃半生不熟的肉类,不喝生冷水。不吃太烫的东西,以及酒和辛辣的食物,它们会刺激胃黏膜,降低胃的抵抗力,为Hp入侵创造条件。
01 幽门螺旋杆菌如何早发现?
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,是目前唯一能够在强大的胃酸环境里生存下来的细菌。约有70%的Hp感染者并没有明显症状,或者仅仅有轻微的消化不良症状,如上腹痛、消化不良、早饱、口臭等,所以,感染之后,很多人并不能觉察。但所有感染者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;15%-20%发生消化性溃疡;5%-10%发生Hp相关性消化不良;1%发生胃恶性肿瘤(胃癌、MALT淋巴瘤),此前Hp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质。
因此预防胃癌最有效以及可行性最强的一种方法,就要从健康体检主动筛查Hp做起。当检测Hp阳性时,强烈建议密切接触的家人一同检测排查,共同治疗,才能保证最好的根除效果。尤其存在疾病指征时,强烈推荐尽快筛查Hp。
02 对所有Hp感染者均应予以根治
感染Hp就一定会得胃癌吗?答案是“不一定”。因为胃癌的发生是长期慢性过程,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,比如遗传、饮食、环境等,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只是其中一个致癌源。但国际共识统一认为Hp感染是目前预防胃癌最重要且可控的危险因素,根除Hp应成为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。越早根除受益越大。
在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发生前,实施Hp根除治疗可更有效地降低胃癌发生风险。已发生胃黏膜萎缩或肠化生者根除Hp,可延缓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发展,也可不同程度降低胃癌发生风险。及时地根除,几乎可以100%预防肠型胃癌,可以降低70%新生胃癌、降低39%异时性胃癌的发生率。
03 Hp如何检查和根除?
建议采用呼气试验(13C或14C)检测,准确性较高、操作方便和不受胃内灶性分布影响等优点。但是,会受到近期内服用药影响而出现假阴性。所以行Hp检测前应注意:需停用质子泵抑制剂(PPI)至少2周,停用抗菌药、铋剂和某些具有杀菌作用的中药至少4周。
Hp根除采用标准的铋剂四联方案。即铋剂+质子泵抑制剂(PPI)+两种抗生素,疗程14天。质子泵抑制剂(PPI)(如雷贝拉唑)和铋剂(如胶体果胶铋)在饭前30分钟;两种抗生素(如阿莫西林+克拉霉素),在饭后即服或1小时后服用。
服药期间,可能会大便色黑等现象,这是正常现象,不用害怕。一旦治疗,请谨遵医嘱,不能因为轻微不适就停药,中断服药或不规律用药,容易导致治疗失败,甚至细菌耐药。一旦出现耐药,相同治疗方案不能再用,造成一定经济损失,并且使下次治疗更为复杂。
经过1个疗程治疗之后,需要停药1个月,再次复查呼气试验,了解幽门螺旋杆菌是否被完全清除。如果复查幽门螺旋杆菌已经被清除,表示治疗成功。如果复查仍然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,这时需要再次进行1个疗程的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。